新品:呷茶,如入无人之境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新品:呷茶,如入无人之境


01

2017秘境 纯料古树生普大饼 

兰香蜜韵 刚柔相济 少量分享


阿罕哥手中引以为荣的生普并不是冰岛、老班章这些名声在外的古树茶,而是“我的秘境茶”。


几年前寻到十几株古树,阿罕哥一见倾心,包下了所有头春茶,成茶果然很棒,女儿给这茶起了个名字“双面骄娃”,阿罕哥觉得不伦不类,说:“就叫秘境好了,简单。”女儿不屑:“太多茶叫秘境了,烂大街。”阿罕哥说:“别人的秘境是别人的,这是我的秘境。”


若有人问秘境的出处,阿罕哥只答:临沧茶区的。临沧大了去了,冰岛、昔归、忙肺都属临沧。再往下,阿罕哥则笑而不语。


每个茶人心中最珍贵的就是自己的“秘境”吧。



“秘境”好喝,性价比超过那些赫赫有名的山头,应该是临沧南部的勐库大叶种。水细滑,稠厚似油;口感层次分明,开汤兰香薰然,略带野韵,之后蜜香跟进,再渐渐露出鲜爽冰糖韵,持久不衰。难怪阿罕哥的女儿要叫它“双面骄娃”,前后的调性如男儿气壮与女子纤柔,有张有弛。喝了二十余泡,仍不舍丝丝甘甜。


再经岁月沉淀,苦涩与醇和将此消彼涨。



02

温文如老友 2011年大毫贡眉 

口粮老白茶


这茶在北京库房自存了两年,进入第八年,开箱试试转变如何。近来阴雨连绵,入了春,还是寒意料峭。温和的老白茶,或泡或煮,都感到正是春茶尚未开采,不知喝什么的时候,恰到好处的慰藉。况且,价格实在,作为口粮储备正好。出一半,另外一半继续存两年以观变化。



茶师小郑前些年收下福鼎点头附近朋友做的贡眉,用福鼎大毫,海拔不算高,比寿眉细嫩些,尽管叶片破碎,大小不一,带白毫的芽也不少。天资出众的老白茶,八年时间足够转化出浓醇的香气,比如德哥那道“海洛因”,烟草香十足。这道贡眉没有这种强劲感,它就是出身平常好人家,朴实、随和,用惠明做的段泥福禄葫芦壶泡,白茶最重要的“干净”二字当之无愧,没有杂味和让人不舒服的仓储味,米浆香扑面而来。茶汤表面游移漂浮如油似气的“茶氲”,在老茶中常见,一种解释是脂溶性物质随时间转化,聚集于表面,阻档水蒸气逸出而形成。头道茶汤,两颚略有轻微收紧感,美中不足,继续陈放应该会更松弛。换凉水入壶煮,水沸后开盖,米香有点迸发出来的惊喜。而用电陶炉的余温继续闷泡十来分钟,茶汤转向金红,冲泡时觉得不够“厚”的甘醇感一下子呈现出来。关于煮茶,茶家中也有不赞成的,但这道茶,煮喝确实更能激发潜质和骨感。



年纪渐长之后,平日想不出喝什么时,随手拿起的,更多会是平和的黑茶、熟茶、老白茶,感觉是随时可以相伴的老友。这道茶,就是这样的角色。



03

 三坑两涧之2016悟源涧肉桂 

 正岩臻选 传统典范


岩茶的核心产区三坑两涧,牛栏坑、慧苑坑无疑声名最盛。流香涧、悟源涧,山坑狭长,气息优美,但遇到心仪之选的机会却一直不多。这道茶是阿黄选的,他说找了好几年才遇到。要说“惊艳感”,这道茶不一定那么夺眼球。但胜在足可担当“传统代表作”。做青、焙火都完全依照传统工艺,火工重而透,干茶上一层“宝霜(咖啡碱的升华)”。2016年精制好时,火工的口感会很重,经过三年,还是重,但已经转向醇厚。



如果曾经徒步悟源涧,会记得这里时而幽深时而敞阔,穿过若干著名山场,黑色的岩石边生长着样貌坚定的茶树,间杂野花杂树,自然而素朴,与流香涧的曲径通幽各有气象。



这道肉桂的气息,充分展现了山场的个性,同样自然素朴。肉桂味辛而强健的品种香在头几泡中直接打开,且不“飘”,融入水中,茶气内敛厚实。乌龙茶转化中的微酸感如果重手泡也会体现。


悟源涧山场扎实的岩韵则始终伴随,成为茶自滋味中的“骨头”。尽管只是树龄20多年的中丛,但三四泡后,木质感的“枞味”竟然渐渐透出,恐怕还是山场的力量。



04

满380元赠品 

今年最早的乌龙 尖山烂石单丛 

15g装 限60份


2月28日,晴一天,平和的陈火柄伯伯赶紧上尖山顶采嫩芽鲜叶,一共做出两斤,是今年我们遇到最早的乌龙。量太少,后面的天气能否再做不确定。70多岁的老茶人,还在兴致勃勃尝试小众实验性的茶,当然应该支持。买下并不打算销售,15克一包,分赠今晚单笔订单满380元的小伙伴们。3-5克即可一泡,可泡3-5泡。请务必一起拍下赠品链接才有效,60份先到先得,送完即止。



陈伯是平和白芽奇兰德品种定名人之一,这几年每年茶季回老家彭溪,背着双肩包,到处登山,寻找野放茶、有特点的茶树,只做少量“兴趣所然”的茶了。他家对面的尖山,是我去平和时没能上去的,可骑摩托,但道路陡峭,碎石遍布,听说角度可达七八十度,天气不好,骑手也不敢带人上去。这几年陈伯都会采靠近山顶的野生老品种乌龙,做些我很喜欢,真正代表古早味的“尖山野生老树乌龙”。而在尖山顶的烂石间,去年开始有茶农引种了不知什么单丛品种(没错,就是凤凰单丛),2月底就萌发出嫩绿新芽。



陈伯和茶农商量,天气好就来采,无论如何要试试海拔1000米烂石之中生长起来的单丛,香气滋味如何。从他手机拍的照片可以看到环境,的确土壤瘠薄,乱石陡碎,又是一年新枞,采摘不容易,薄薄摊青,只得七个水筛。



既然量不多,且嫩度高需要细做,陈伯索性费劲些,完全按传统乌龙茶的方式,手工摇青,手工包揉成条形。成品香气清高妖娆,石头韵干净细腻,尾巴上一丝微苦,又像白芽奇兰的风格,这就是移植到不同风土的新个性吧。传统乌龙中也有嫩采细做的一路,叶底正是典型的绿叶红镶边,柔软如棉。只是树龄尚小,另外量过少,就没有炭焙,滋味的厚度上药略欠于老树。如果还有机会再做些,会文火炭焙。

 


陈伯建议投茶3-5克足矣,略为浸泡出水,品尝高山烂石清奇之香。


Baidu
map